2023-02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持續推進,電力工業需求將保持持續增長。根據博耳電力了解到數據顯示在《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研究報告》上披露的數據,未來10年,我國電力投資總額將高達11.1萬億元,其中十二五期間,全國電力工業投資將達到5.3萬億元,比十一五增長68%,高性價比的中國電力裝備市場空間巨大。 政策利好需求拉動下高低壓成套柜市場前景廣闊隨著新能源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設備制造業和房地產開發的投資明顯加快,對工業配電自動化和民用配電智能化需求的加大,高低壓成套電氣市場前景廣闊。行業分析師指出:近年來,高低壓電器成套設備廣泛應用于現代工業企業、新能源開發和房地產建設等諸多領域的電力配套,產品生產銷售勢態良好。隨著電網建設投資項目的持續增長,以及鐵路電氣化、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大需求的拉動,行業還將迎來更加廣闊的市場。 我國高低壓電器產品的銷售市場主要在國內,當前,高低壓電器生產廠家的產品絕大多數由低壓成套設備廠家所購買,然后組裝成配電屏、動力配電箱、保護屏、控制屏等低壓成配裝置再賣給用戶,是為發電設備、配電設備、電氣傳動自動控制設備等配套的產品。中國高低壓電器的生產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據主要地位,年產值、銷售收入為行業的60%以上,外資企業的年產值和銷售收入約為行業的30%。 國家相關政策將推動高低壓電器成套設備的發展。當前,我國正在深化體制改革,加強電網建設,大力開發水電,優化發展煤電,積極發展核電,適當發展天然氣發電,加快新能源開發,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提高能源效率。因此,高低壓成套設備高壓開關行業應以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為契機,以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工程為依托,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提升開關設備智能化水平,推進環保、節能、減排設備;應以特高壓輸電技術和先進電氣設備及集成技術為重,點發展領域。面對良好的市場前景,相關企業應當積極開展用于特殊場合、專用開關設備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用如風電等開關的開發研制。努力開展帶前瞻性、方向性技術與設備的研究和開發,深入研究系統研究與成套設備中的關鍵技術問題。 成套配電柜的智能化發展趨勢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數據處理技術、信息傳感器技術、通信和數據存儲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等的發展及各學科間的融合,成套配電柜的智能化逐步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智能化成套設備使整個輸配電系統的保護、控制、監控、測量等集中起來,實現配電網絡自動化,為廣域監測和診斷系統奠定了基礎,確保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經濟運行。 配電網智能化更新改造,極大地增加了成套配電柜智能化升級改造,目前在國內各級電網中,配電網的基礎設施建設***為薄弱。由于配電網投資不足,設備老化和技術性能低劣,高耗能設備多,電能損耗率高,一般地區配電網損耗在l5%~20%,個別地區達到30%,造成能源大量浪費和環境污染,尤其是農村電網問題表現更為突出。 電氣設備的市場需求廣闊成套配電柜的一個主要應用是對電力系統的控制和保護,因此電力行業是成套配電柜的直接消費行業,電力行業的投資和發展直接影響成套配電柜行業的市場需求情況。近幾年,我國政府加大了對電網的技改投入,特別是智能電網、西電東送、全國聯網、農網改造以及城市化發展所涉及的城網改造對成套配電柜制造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也必將推動成套配電柜的需求增長,特別是石油石化、鋼鐵冶金等國民經濟支柱工業。 電氣設備行業將保持長期穩定 在對電氣設備板塊進行長期性預測時,相關企業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方面是經濟大環境。電氣設備企業受經濟大環境影響很大,經濟形勢好的時候,社會對電力等能源需求就會增長,對電氣設備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從而拓展了電氣設備企業的市場。另一方面,電氣設備制造業是政策驅動型行業。電力屬于社會公用事業,受國家政策影響比較大,政策的任何一次變化都會對其有指導性的影響。同時,電氣設備制造企業還與電網規劃密切相關。
2023-02
火電成本仍占優勢 2016年,煤電平均標桿電價0.3644元/度。煤電平均標桿電價與水電基本相當,略低于核電,比氣電、風電、光伏發電等具有明顯價格優勢。 大火電機組燃煤效率高,具備成本低、效率高、穩定性強等多重優勢。 參考煤電聯動公式,測算全國煤電電價上調幅度在0.73-2.29分/度。 預計煤電聯動帶來的上網電價上漲不傳導至終端銷售電價,煤電電價上調部分或由中間環節消化。 假設燃料成本占火電發電成本的64%,估算不同煤價及供電煤耗情景下的煤電發電成本區間約0.26-0.33元/度。五大發電等上市公司60萬kW以上燃煤機組占比超過50%,具備成本競爭優勢。 發改委發布“關于***深化價格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出將健全煤電聯動機制;當前的煤電聯動機制只考慮了煤炭和電力之間的聯動關系。有效的長效機制有利于解決電力企業長期盈利穩定性的問題,這可能建立在電力供給側改革、煤電一體化、電力市場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基礎上。 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其煤炭、電力資產均占全國總產量的15%,煤電聯營有望穩定集團內部火電資產盈利能力。 水電、核電高分紅維持類債特性 長期看,水電企業新增在建工程規模減小,預計資本金支出減少,進入現金回流期,有望維持高比例分紅。 隨著市場電占比的提升,水電平均上網電價呈下降趨勢;下半年火電電價上行預期將為水電電價提供較強支撐。 水電標的推薦:長江電力、湖北能源、桂冠電力、華能水電。 中國核電在運營17臺機組裝機容量1434萬kW,在建8臺機組合計裝機容量928.8萬kW;“十三五”期間資產規模64%增長空間,年均約20%業績增速。 新能源設備、運營雙增長 2017年前三季度棄風棄光大幅緩解,棄風率同比下降6.7個百分點;棄光率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11月,國家能源局印發《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推動解決風光消納。 風電、光伏裝機大幅增長。1-9月,全國新增風電并網容量970萬kW,累計容量同比增長13%;新增光伏裝機容量3800萬kW,較2016年年末新增46%,其中分布式電站增長400%。 從新增裝機布局看,光伏由西北地區向中東部地區轉移的趨勢更加明顯,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納,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2023-02
近日,中國充電聯盟發布***新統計數據,截至今年6月,其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271751個,其中交流充電樁119445個、直流充電樁87956個、交直流一體充電樁64350個。值得肯定的是,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突破進展,充電樁數量居全球首位。 現階段,充電樁產業的發展與政策推動密不可分。根據國家四部委聯合印發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到2020年我國要建成充換電站樁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480萬個,以此滿足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然而, 今年已經過半,距離目標達成期限僅剩約兩年時間。按照目前的推進速度測算,我國實現電動汽車充電樁目標是否存在難度,亟需解決哪些難題? ■ 充電難問題依然存在 “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充電樁數量達45萬個,同比增長51%,但仍遠遠無法滿足電動汽車充電需求。雖然車輛的續駛里程增加,使充電環節存在的問題得到一定緩解,不過總體態勢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充電難現象依然突出。”在近期舉行的2018(第三屆)中國充電樁創新峰會上,國家能源局信息中心原巡視員、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委員會會長孫耀唯說道。 中汽中心實驗所電氣系統室主任黃炘也認為,雖然我國充電設施發展速度已經很快,但距離2020年目標還有很大差距,這個缺口也不是很快就能夠補上的。 “與新能源汽車不同,充電基礎設施目前的建設情況遠未達到政策規劃提出的愿景。”賽迪顧問汽車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田澤普介紹稱,目前私人充電樁的建設規模拉低了總建設量。 一方面,政策規劃更強調私人充電樁建設;另一方面,據賽迪品牌實驗室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滿意度報告顯示,接近70%的私人車主購買原因仍是因為牌照問題,且從車險數據看,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私人車位緊張,亦***了私人充電樁建設。 為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今年3月7日,國家能源局出臺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確指出:“2018年將積極推進充電樁建設,統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優化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布局,建設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年內計劃建成充電樁60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10萬個,私人充電樁50萬個。” 然而,充電難并非僅表現在充電樁數量不足上,利用率低、布局不均衡、位置不匹配等也是需解決的難題。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使用率不足15%。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宋顯珠表示,充電基礎設施推進難度大,有車無樁、有樁無車等現象仍大量存在。完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推進充電體系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任務不容忽視。 “有必要通過構建智能***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利用科技手段實現大規模部署管理,將充電樁和更多的應用結合起來,在通訊、共享等實際操作中,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和多樣化的充電服務。”他說。 ■ 充電用戶體驗亟待改善 在我國,充電樁建設取得了突出進展,然而無法忽視的是,目前市面上投入運營的充電樁在實際應用環節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充電設備易受環境干擾,充電樁質量參差不齊,操作方式復雜,支付互聯互通不足等。 去年,為調查車樁匹配問題,中汽中心組織12家車企和13座城市的充電運營商,針對19款車型27輛純電動乘用車進行了200多次測試。 據黃炘介紹,他們發現的用戶體驗問題就包括:充電樁電壓諧波嚴重、不穩定;在居民區受周邊環境影響較大,如交流充電樁如果安裝在電梯附近,電梯升降時充電樁使用受到干擾;地下車位充電樁少,網絡信號弱、尋樁困難;一些充電樁盡管在APP中有顯示,但實際上并未對外開放等。 此外,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還包括:車輛槍座適配度不高,或過緊或過松,導致充電異常;充電和啟動的流程操作繁瑣,一些企業在支付方面設有壁壘,尚未實現完全互聯互通;市面上仍存在大量非主流車樁,其開發流程不夠嚴謹,產品質量無法保證,在安全和監管上存在很大難題等。 對于如何提升用戶體驗,黃炘介紹了行業的發展趨勢:“目前國內企業的關注點基本在提高充電速率方面,力圖向大功率充電發展。乘用車領域到2025年,有可能實現批量300千瓦大功率充電,商用車領域功率很快將達到500千瓦左右,下一步要做到1000伏,***終達到15分鐘充電80%;充電設施領域,充電接口是改進難點,目前方向是通過液冷實現快速降溫,從而提高電流。” ■ 盈利難問題考驗樁企 對于充電樁行業的發展而言,***大痛點無疑是盈利難、盈利慢。充電樁企業受政策及政府行為影響較大,它們中的一些由于歷史遺,留問題被拆遷,動輒損失數百萬元。 目前,很多充電樁企業采用設備加運營雙模式,該模式與共享單車的發展具有很大相似性。 田澤普認為,這種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并不適用于充電樁行業。“共享單車成本低,使用率高,因此盈利點轉化更快,而充電樁建設成本高,充電時間長,使用率低,因此充電樁企業不宜盲目效仿。”她說。 從目前充電樁行業整體發展來看,整合趨勢已露端倪。充電樁產業也從過去幾年的投資熱轉變為理性投資,***初進入的很多中小企業由于資金實力不足,管理能力有限,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日前,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與國網能源研究院聯合發布《電動汽車發展對配電網影響及效益分析》報告稱,2020年我國在公共服務領域將形成幾家大型***服務平臺運營商為主,大量中小型運營商并存的格局;到2030年,形成少數幾個主要充電服務平臺運營商,絕大多數公共設施與專用設施都加入一個或多個平臺。